【河南日报】我省设立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 ,打造河南“院士摇篮”升级版
- 分类:媒体视角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2-28
-
分享到: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加快培养一批国家级科学家,探索顶尖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河南来讲刻不容缓。2007年我省设立的“中原学者”先后走出7位院士,被誉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2018年12月25日,我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启动,这标志着我省的“院士摇篮”有了“升级版”。
【河南日报】我省设立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 ,打造河南“院士摇篮”升级版
【概要描述】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加快培养一批国家级科学家,探索顶尖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河南来讲刻不容缓。2007年我省设立的“中原学者”先后走出7位院士,被誉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2018年12月25日,我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启动,这标志着我省的“院士摇篮”有了“升级版”。
- 分类:媒体视角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2-28
- 访问量:0
□本报记者尹江勇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加快培养一批国家级科学家,探索顶尖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河南来讲刻不容缓。2007年我省设立的“中原学者”先后走出7位院士,被誉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2018年12月25日,我省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启动,这标志着我省的“院士摇篮”有了“升级版”。
抓好顶层设计加强“中原学者”政策支持力度
自2007年我省设立“中原学者”称号以来,经过13批遴选,目前共有63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入选。其中,张改平、申长雨、喻树迅、谢剑平、樊会涛、王复明、张新友等七名中原学者,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原学者”机制已成为我省培养两院院士的“摇篮”。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人才的挖掘和利用,重点是开发创新人才,根本是构建制度体系。2017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为有潜力成长为院士的“中原学者”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实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支持政策。
2017年年底,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科协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办法》,办法中提出,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要围绕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统筹各类政策资源,建立明确支持渠道,强化长期稳定支持,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支持建立科学家工作室的中原学者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要求“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遴选要严格门槛标准,体现顶尖水平。
2018年,为规范和加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设立科学家工作室的基本条件,规定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规范了申请、评审的程序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职责。并及时启动了首批科学家工作室的申报工作。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在豫院士评审等程序,批准设立了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
立足先行先试探索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批入选的12位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在当选“中原学者”后,也都连续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全部是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两项以上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奖励,或者在近三次两院院士增选年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初步候选人和中国工程院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支持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加速成长,帮助其持续取得新的成果,需要我们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据了解,“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建立后,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探索:
——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将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自由探索和自由选择研究领域和方向,探索符合人才创新规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
——加强团队建设。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采取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制度,使科学家及其团队能够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支持培养、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以及青年拔尖人才。支持申报国家和省各类人才计划,给予特殊支持和政策倾斜。另外,积极探索年薪制、协议薪酬制、特别补助等分配方法和激励方式,适当提高首席科学家及团队成员的薪酬待遇。
强化制度保障确保科学家工作室高效运行
据介绍,“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成立后,省组织、科技、财政等部门及工作室主管单位(地市)和依托单位,将在不同层次、不同的渠道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稳定支持机制。省级财政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对科学家工作室给予科研项目经费支持。计划稳定支持6年,每3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支持经费一次性核定,按年度拨付。
二是提高基础保障水平。科学家工作室依托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实验室空间和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基础条件支撑,并给予必须的运行保障和配套支持。针对每个科学家工作室具体需求,省级财政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给予积极支持。
三是将分类按需支持。针对不同科学家工作室的具体情况和研究领域,研究制订不同的建设方案,通过充分的研究,论证,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方式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另外,积极支持首席科学家主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工程),支持申报国家科技奖励、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参与国家项目、科技奖励的咨询、评审等,支持组织或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活动,支持在国际、国内学术团体、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支持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全面提升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
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名单
许为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常俊标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张海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康相涛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李付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范国强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永生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李红霞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建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魏世忠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
田克恭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游 雄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按当选中原学者时间先后排序)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